顯示包含「Facebook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Facebook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13年1月31日星期四

邊個係觀塘Like Coca-Cola?



如果你係Coca-Cola的marketing, 你應該有興趣知道香港邊個Like Coca-Cola。有無諗過邊個係觀塘Like Coca-Cola你都可以知道? 甚至你可以主動接觸佢地?

Facebook Graph Search 可以輕易地幫你達到目的。只要Search “People from Kwun Tong, Hong Kong who like Coca-Cola” 一目了然!!!

現時並未開放到所有用戶, 要親身嘗試可到Facebook Graph Search 登記試用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bout/graphsearch


邊個係觀塘Like Coca-Cola?

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

Facebook X HTML5 改變Web應用生態系統


【鳳凰網科技2012MWC巴塞羅那報導】2月28日消息,2012年移動世界大會(2012Mobile World Congress)2月27日-3月1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。作為移動通信產業最頂級盛事,全球通信、IT、互聯網巨頭將齊聚現場,把脈2012行業發展趨勢。鳳凰網科技將現場全程跟踪報導此次展會。

據科技博客Digitaltrends報導稱,今天​​,Facebook在移動通信世界大會(MWC)發布了一項基於開放圖譜新(Open Graph)的移動付費服務,這意味著未來Facebook將面臨與其他移動系統展開激烈競爭,潛在的競爭對手可能包括iO​​S和Android marketplaces等。

Facebook稱,Facebook將與多家移動運營商展開合作,在這些網絡上部署自己的系統。這些運營商包括ATT、德國電信、Orange、西班牙電信、美國T-Mobile、Verizon、沃達丰、KDDI和軟銀等,上述網絡上的移動用戶,就可以通過Facebook平台使用該支付服務。

Facebook還將積極推動標準化的HTML5格式,目的是使開發者在開發移動應用過程中更為簡便,包括開發支付費用服務在內。為達到該目的,Facebook還將引入一項被稱為RingMark的測試服務。 Facebook CTO 布萊特泰勒(Bret Taylor)稱,當前移動瀏覽技術領域的開發極不規範,導致開發者在面向用戶開發應用時,面對HTML5標準不知從何處著手。基於以上種種因素考慮,促成了Facebook的應用商店引入了開放圖譜。

開放圖譜是Facebook進軍移動市場的一個重要目標,目前的開放圖譜等同於Facebook的應用商店,但它不同於我們所使用的移動操作系統環境。通過Facebook應用庫,無論用戶使用的是一款iPhone手機還是Android、或者是一款Windows Phone手機,都可以經由Facebook應用購買圖書。簡單來說就是用戶可以在使用一個應用中訪問應用商店。

Facebook目前已擁有了超過8億的用戶,開放圖譜從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他們,但Facebook此舉目的是面向開發者提供更好的開發環境,以使Facebook對他們更具吸引力。

更多2012MWC的信息,詳見鳳凰網科技2012移動通信世界大會專題:http://tech.ifeng.com/telecom/special/gsma2012/

原文錄自:http://tech.ifeng.com/telecom/special/gsma2012/content-3/detail_2012_02/28/12845406_0.shtml

2011年6月7日星期二

Twitter 終於要爆了!


昨天看 Apple WWDC. 喜見 Steve Job 氣息不錯, 雖只壓軸講iCloud, 風采依然。WWDC 上公布的各樣新功能, 當然是細心好用, 但並非十分有驚喜。感覺上是一個前奏, 為秋季iPhone 4s, iPhone 5  或 iCloud 的更強大功能作一個預告。

筆者再細讀iOS 5 的各種功能時發覺魔鬼在細節中出現, 一向不主動與其他品牌合作的 Apple, 竟然在瀏覽器 Safari, 相片, 地圖, Youtube 上加入在 Twitter 上分享的功能。此舉無疑是 Apple 在 iOS Safari 上加 入Google search, 令 Google 在手機搜尋上做成幾乎壟斷局面的翻版。Twitter 2006 年面世以來, 在歐美都非常流行, 但在亞洲始終不能大流行, 反之各類微博的模仿者卻大行其道。

單說香港, 大家分享生活逸事多以Facebook 為主, 間中亦同時用微博, Twitter 則少之又少。但在手機上要進行相片分享, 要打開 app 按加入, 再找圖。的確是有點麻煩費時, 在各功能上直接加入Twitter 分享必然會增加 Twitter 的使用量及登記人數, 當登記人數到達關鍵人數 (critical mass) 時Twitter 在香港或其他亞洲地區就會爆發。

在iOS 5 正式在秋季供所有人下載後, 相信在半年內 Twitter 在本港的流行程度將大增, 各位市務人員將會又多一款宣傳工具須要學習了。

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

你的粉絲找得到你嗎?--Facebook 粉絲頁的盲點


前個星期日,筆者去了柴灣青年廣場,逛一個年輕人擺檔售賣手作仔的市場。在場的年輕人都很有熱誠,作品亦很有水準,由手工皮具到廢紙做飾品檔。筆者認為這類活動絕對應該支持,而且要搞大搞熱鬧。

事實上,這班年輕人亦有作自我宣傳,大多數人都有卡片。接過卡片筆者就職業病發作,立即看看他們有什麼好橋。驚喜沒有,卻找到一個普遍性問題,這個問題絕非只是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問題,而是不少廣告宣傳都犯下的大錯。問題就出在Facebook 粉絲頁上。

卡片上有email,website,更多是Facebook 粉絲。對本錢不多而針對年輕人市場的手作仔,Facebook 粉絲絕對是最有效宣傳平台。與市面上的宣傳品相同,指示去Facebook 粉絲頁的手法有四:
  1. 在宣傳文字中提到「XXX有Facebook 粉絲頁了,做粉絲啦」
  2. 在宣傳品底下加上Facebook搜尋欄「Facebook :XXX」
  3. 同樣在宣傳品底下加上「在Facebook搜尋 "XXX"」
  4. 在公司網址下加上「facebook.com/XXX」或「facebook.com/pages/XXX/1234567」

頭三種方法都屬同類,請用家在Facebook 找出公司的粉絲頁。用粉絲頁作宣傳平台已經不只是一種潮流,而是一種必需品。任何人都可以免費開一個粉絲,並可以接觸五億多的潛在客戶(單是香港已經最少三百萬),何樂不為?但當市務人員宣傳粉絲頁時,卻不自覺跌入粉絲頁的盲點。

以本文的貼圖為例,這是Hyundai 暖風機的宣傳。文中用了方法一,叫人參加粉絲頁,以獲得半價優惠。筆者受太座的旨意要成為粉絲,因家中的暖風機的確老了。但筆者找了半天,還是找不著,令太座開始懷疑我的專業… 大家不妨試試,找到的恭喜你,亦請救救筆者。

事實上這種情況實不罕見。公司建立粉絲頁,多以公司為名。以客戶只要簡單的用公司名搜尋,就可以找到。可借這個想法太自大了,粉絲頁全世界都可以免費建立,極有可能同名。再加上冒牌貨,客戶根本極難確認那個粉絲頁是正確。

我相信市務人員不至於懶惰到,未在Facebook 上搜尋自己粉絲頁的位置就讓宣傳出街。但這正是盲點所在,當你已加入粉絲頁,搜尋時必定排得高位。這就容易造成錯覺,以為其他人都一樣輕易找到。之前提到的年輕人手作及韓國品牌Hyundai 亦犯上相同的錯誤,結果令宣傳大打折扣。

最佳的方法當然是把整個粉絲頁網址印出來,就萬無一失。當然明白,用搜尋的方法,表達上比較得體。但若果連粉絲頁都找不到,就毫無意義。筆者建議以下方法改善:
  1. Facebook 的每一個粉絲頁都可以註冊一個"facebook.com/[pagename]"的網址。辦法是首先你的粉絲頁要有50個或以上的粉絲,言後到"http://www.facebook.com/username/"登記一個屬於你粉絲頁的網址。

    成功註冊後,你在宣傳上就可以請人搜尋網址的"username"部份。因為"username"是獨有的,所以必定可以找到。
  2. 很多時公司的粉絲頁,為了親切一點,都不用公司logo做主圖。這個想法是正確,但在宣傳其間,為了令用家更易認出你的粉絲頁,建議用公司logo做主圖。
相信以上方法,可以令你的Facebook 絲頁宣傳更有效。事實上,大家都用盡方法去吸粉絲,但卻欠一套有效完整的策略,令粉絲一大堆,而沒有好好利用。

大家在跟風用粉絲頁之餘,亦要好好思考一套Facebook 策略。

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

搶錢藍精靈 爆App Stone 15分鐘陷阱

除了聖誕版 Angry Bird之外,相信不少人近日都沉迷在控制藍精靈仔仔耕田的樂趣。"你有幾多隻精靈仔?"、"你間精靈屋好靚喎!"、"嘩!點解你有隻蟲仔嘅?",身邊的朋友都在討論近期大熱的藍精靈 iPhone App (Smurf's Village) 。這是一個免費App,畫面精美,加上藍精靈可愛尤其迷倒一眾少女、中女、剩女... 最近又更新成聖誕版,殺不少fans!



Smurf's Village免費而且沒有廣告卻可以賺大錢,背後是靠叫賣一大桶一大桶的精靈豆豆(Smurfberries)。他的成功卻招來不少投訴,主要批評太容易透過iPhone 付款及精靈豆豆太貴了!

iPhone 的"應用程式內建購買功能"(in-app purchases) 上年推出,主要是為開發者另謀財路,亦為Apple增加分賬的收入。同時,用家亦習慣了用iTune 付款,可說是對Apple 的一種信任。但這份信任郤帶來麻煩。

一位住在加州的太太,驚訝的發現4歲的仔仔在Smurf's Village用上US$66.88 買了11桶的精靈豆豆!更有一位爸爸,發現仔仔在4小時內花了US$1,400!事實上,Smurf's Village當然不是唯一被投訴的App,只是它的確太受小朋友歡迎,在沒有大人看管下小朋友就買呀買呀…因為錢不是他們賺的…

為什麼小朋友可以善自買一大桶的精靈豆豆,不是要入密碼嗎?問題出在iTune設定,密碼輸入後15分鐘有效,就是這15分鐘的空間,令iTune付款變得無皇管。一般US$0.99之類的小數目可能並不在意,但有些遊戲的物品相當貴。TeamLava LLC 推出的Bakery Story 及 Farm Story 內一顆寶石(gems)就價值US$99.99!一不留神就"意外"中招。

大家不想無意中招,可以給小朋友用之前關閉"應用程式內建購買功能",辦法是打開"設定" > "一般" >  "取用限制",輸入密碼,然後關閉"應用程式內建購買功能"一項。如果真的不幸誤買,亦可在電腦的iTune 中,按"Store"(筆者裝的是英文版本,中文版應有相對功能)中的"View my account"按"Purchase History" 然後 "Report a Problem"按 "Problem purchase"。Apple 可以取消交易並退款。

當然避免中招,有節制地玩最為實際。有無人中過招?有其他看法可以到Facebook 討論一下

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

與Facebook 唱反調 專找陌生人過吓隱

早在Icq 年代的random talk,你已經可以隨意在網上尋找完全陌生的人,毫無顧忌地暢所欲言。身邊也有朋友真正在網上結識到朋友,甚至結婚生兒快快活活。雖然Icq都已經消失了,我們常用的MSN已經沒有random talk功能,甚至Facebook都主張認識身邊的朋友。但這都只不過是將現實社交搬到網上,至少我們還掛上一個網名,一個網上世界其實可以更盡。

結識陌生人,結讖一個連網名都無的,毫無手尾話走就走。無名、無影,好似好禪,說到尾都是想解悶罷了。其實並不是新鮮事,最早的Omegle  或後來的 Chatroulette  都已經令不少深宵寂寞人,渡過不少孤單夜晚。尋晚偶然看到一條短片令筆者有所改觀。片中一位仁兄都是找陌生人,但不是對話而是對彈,十分過隱!他利用鋼琴,即席彈唱,令本來木口木面的人都失笑。這仁兄好有創意,現在已經跑到街上 。與完全的陌生人相處,原來可以好過隱,令虛擬回歸現實。

有無其他辦法令陌生更過隱?有發現的可以到Facebook 討論一下

2010年12月9日星期四

負能量滿天 vs 創業之路

海港城在社交網絡上一直幹得不錯,筆者一直都有留意。最近,海港城在Facebook 上發了一則尋人啟示,相當有趣。事緣是網上留傳一條短片,是一位仁兄當街獻唱情歌。為的是向女朋友求婚,場面感動。而獻唱的地點正是海港城對出的廣場,因此海港城在Facebook 上廣播,要找那對戀人,將短片放在商場的大螢幕上。

市務人員懂利用社群力量,本是值得"讚"的,粉絲亦報以“好sweet"之類的回應。但一些充滿負能量的人往往會出現,質疑事件的真實性。說是市務人員搞出來的一場宣傳遊戲,像冠以邪惡之名。


一部份是因為那仁兄的確富貴,找來製作公司,搞成mimic video 一樣。但我都相當肯定,是那仁兄自己的傑作,而非海港城搞的事。筆者朋友就曾光顧過類似服務,影片的確相當出色。可能是看不慣,或是不理因由先質疑、先投訴,後者可能性比較大。

更可怕的是那些負能量大使,是近年的產物,凡事都批評、質疑行先。負能量充斥,在這氣氛下,任大家的言論都小心,創意就無意中消息了。要知道負能量對任何形式的進步都毫無貢獻!

最近一次會議中,大家無意中討論到香港會否出現Facebook, Groupon, Twitter 等網絡新巨頭。皆因,大家看完《The Social Network》之後都熱血沸腾。作為網絡創業者的一員,怎會不羨慕Mark Zuckerberg。但我們都同時懷疑,香港的土壤可否栽培出類似的網業。

我們都悲觀地傾向否定,內地可以、台灣可以,香港…機會太微了。香港的大環境下,任何創意空間都基本欠缺生存空間。任何天馬行空的創意都先被問到,「可以賺多少?」及「幾時可以賺?」的問題。這兩條問題在人工及租金的壓力下,剛想到的點子,就像吹氣泡,在空中一迅即逝。再加上社會的負能量太多了,創意或創業的動力自然減少。

相反,如果有人可以利用大量的負能量,可能產出有用的點子... Openrice 評好食店,我做專門例出差食店,Facebook 用"like",我只做"dislike"... 可能是一條血路!

要將氣泡造成火箭,須要的極大勇氣,各位本地創業家,共勉之!

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

Facebook 換新版,更圖像化,更緊密連繫


如果有睇《The Social Network》,記得一場Mark Zuckerberg如何揀開發人員,要求極高速及準確的快打手,就會明白為何Facebook 的開發速度如此神。這一次是全新介面加上新功能,指在控制全人類的人際網絡。

新版更多圖像,令你的一切活動一目了然。Slide show、即時更新,你的朋友就像你面前生活一樣。再強化朋友之間的關係連結,如何結識,有什麼共同興趣,一起出席過什麼活動。Facebook 似乎比你更了解你與朋友之間的一切。

之前一位法國創意總監把Facebook 製作成真實的一本書,十分有趣,它比日記更詳細記錄我們的生活。可能未來我死後,祭禮上一本Facebook書(或者一部iPad)會放在大堂,展示我的一生...

新版面詳情可看Facebook 官網!

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

Facebook 助Beatles 還魂打入年青人市場,反思免費與付費



彼頭四(Beatles) 的mp3 下載早在Napster(80後可能不知Napster為何物,入場看The Social Network 可知一二!)年代已經出現,但付費版本在上個月才開始在 iTunes上架。彼頭四的歌曲應該已經被極多人下載過,但互聯網流量分析機構Hitwise發現,更多的人通過社交媒體下載披頭四。

根據數據,彼頭四歌曲首次於11月16日在iTunes上架,所有蘋果網站流量的26.32%來自社交網站。與之相比,兩天前只有16.59%。這研究發現,當中來自Facebook的流量最顯著。令這一周,蘋果網站流量由排名86躍升至20。蘋果可能仍未注意到此結果的啟示。


這些數字值得我們反思,有幾點特別明顯:

  1. Facebook作為交易平台的潛力不可小看。
  2. Facebook實在地為iTunes銷售帶來,在Facebook可以找到不少彼頭四粉絲。
  3. Facebook令彼頭四的影響力擴大到更年輕的人一群,比嬰兒潮的一代更有潛力。
  4. 雖然,幾十年來大家都可以在不同渠道下載及複製彼頭四的免費mp3,但現在會在iTune付費下載。
本來免費的資料我們都願意付費得到,令我們值得心思“小付多銷”的Pricing Model在App Store 大行其道的時候,用家開始習慣購買小型程式。網絡資源永遠免費的既定觀念,開始出現裂痕,我們應及早把握機會!

2010年8月9日星期一

Openrice 仲可撐幾耐?


今晚要約朋友飯聚,要灣仔區、上海菜,中等價錢… 沒有心水選擇?你第一時間會想起什麼?當然是Openrice ,現時香港搵食工具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。甚至有時候,即使有心水餐廳,仍然會上Openrice ,找電話訂枱或複製連結,電郵給朋友。更有用的是省卻了解釋選擇該餐廳的原因,click 入網頁看看那些笑臉就一清二楚。Openrice 有齊飲食指南最基本的功能,地圖、地址、電話等基本資料。加上其用戶數量及其活躍程度,食評的參考價值極高。

單向的飲食指南資料,事實上已經價值不大,但卻是必須品,必須要更新得快,資料準確。這點如果網上黃頁進取一點,還有望滿足用家需要。可惜,有上過網上黃頁的人都必定見識過,似乎千年都不更新,兼資料不完整的可怕程度。其他的飲食網,如Ufood、新假期、foodeasy等,都未有在此最基本的資料上完滿。Openrice 卻在此環節上幹得不錯,當然偶有遺留,實是無可避免。但在實用一環,已經勝出了。

當然,做好基本功還是不夠的,Openrice 的利害在於「人性化」。她可以說是香港第一代web 2.0網站,由用家一起建立內容,用家視網站為己出。遠古前(大概6、7年前吧),foodeasy仍是Openrice 的最大競爭對手,但過早的商業化令其在用家心目中慢慢消失。Openrice 在幾年前被收購後更進行了不少改革,地圖功能、更好用的食評介面、會員制度等等,最近更有外賣資訊。而且,其版圖更伸延至深圳、新加坡等地。但在商業化的同時,不失其「人性化」,平衡得算是相當不俗。

看來Openrice 似乎是無敵,但事實是否如此?筆者身為Openrice 粉絲,可能有點過慮。


Openrice 最殺食的食評似乎開始受到威脅,在140字的年代,人人求快,冗長的食評是否仍是最有參考價值?是否仍可立不敗之地?當然,Openrice 亦加入了不少facebook 的元素,在social media 內十分活躍,但形象上仍是上一代的產物。我們約人食飯已經用facebook event,不少餐廳都自行開設facebook粉絲頁或微博.在網路社群內直接進行推廣,發布優惠、活動、以至最新菜色,拉近與食客的距離。當然facebook 並不是一個有效的飲食指南,搜尋餐廳或食物是不可能的。但以facebook 社群拉動食客卻不是難事,冷不防有人結合facebook 功能開設更「人性化」飲食網站。台灣就有Takomama ,用上facebook 的 Open Graph。只是上年10月建網,一年不夠已經做出不錯的成績,為台灣不少本土食品作社群推廣。

出世不久的Foursquare ,已經在世界各地已經幹得不錯。其更新速度之快,簡便的使用介面,以及社交網的元素令她很快廣散。本文的主圖就是一間餐廳用Foursquare 作宣傳,這種網上網下配合宣傳的方向已經越來越流行。筆者之前亦有提過 Foursquare ,因為實際優惠不多,在繁忙的香港人中,仍未成為大氣候。數月前港版A貨 Foursquare - Snapp 在iPhone推出,直到現在都不是很多用家。若果可以找到好的天使投資者,有更多優惠,不難發大。快手易用的工具,更容易與生活產生連繫,handy的應用程式在iPhone 上已經證實可行,而且大有前途。

作為Openrice 粉絲,當然希望她更進一步。但以網絡的心態去想,若果香港飲食網可以有更多精彩的對手,實是用家之褔。

2010年7月4日星期日

用Facebook 睇波?

現時觀賞世界盃,若然不能看現場,請不要看重播。除非你可以斷六親,並且關掉所有手機、電話、電腦,暫時不關心新聞...

只要一打開Facebook,一連串的message就已經出現,比賽途中幾乎每一個入球、每一個射失、甚至一個靚傳都有message出現。上星期六阿根廷vs德國的賽事,筆者正由飲宴趕回家的時候,滿以為開場不久未有入球,在iPhone的Facebook竟浮出惡耗(筆者支持的阿根廷...可惜...)。

英國一份調查報告顯示,手機及社交網站已經成為交流世界盃的主要渠道。由其智能手機出現,41% 人會在賽前發有關訊息、42% 賽事進行中報導及45% 喜歡賽後檢討。

現在Facebook已經成為各人表達意見的地方,遇到世界盃這些世界盛事,大家都各表立場。配合iPhone散播得更快,無時無刻都會在更新。回想2006年,Facebook 方興未艾,大家最多在bog或討論區發表,速度比現在慢好多。

另外,有趣的是大半數人(58%)認為會想購買3D電視觀賞足球,看來3D電視勢不可擋。

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

好玩的病毒 - 大眾汽車新一輪viral marketing

大家先看看以下一條片段:


這是大眾汽車(Volkswagen) 最近推出名為Fast Lane的宣傳,透過YoutubeFacebook進行了一場病毒式宣傳 (viral marketing)。筆者亦是中了毒,才得知此次宣傳活動。宣傳主要利用video表現,加上Facebook及Youtube作為散播渠道。此活動明顯不是針對亞洲市場(尤其香港根本不會有這麼大的超市...),但在病毒式宣傳下,她的訊息不難直達全世界。

上年9月大眾亦推出過類似的宣傳叫The Fun Theory,並獲很好成績。兩條片Piano StaircaseThe World's Deepest Bin分別錄得4日有1.200.000及88.000個瀏覽。此兩次的推廣,最大的特色就是幾乎不見品牌本身的存在。製作人聰明地運用突破常規,但非常生活化的裝設的影片,將Fast及Fun的概念打進品牌中。觀眾十分樂意把這有趣的意念分享出去,成功地象病毒一樣無限散播。

病毒式宣傳這個名字,確是不太適合。沒有人會樂意把病毒散播,更不樂意接受病毒。這種宣傳模式,必須要人去傳出去,亦只有好玩、有創意、人性化的訊息,才可以成功達陣。所以一切都是內容主導(content driven),創作人都搞盡腦汁,令內容可以成功滲入社群中。此種宣傳手法越來越流行,尤其是Facebook及Youtube出現之後。一是廣告商以至品牌老闆,都開始明白硬銷的廣告,根本上是令人抗拒。成本大,但成效低。反而,成本低(甚至免費)的網絡社交網站,效果更合乎效益。

在香港,始終較少成功例子。"好玩"又隱藏品牌,似乎不易sale香港的老闆。期待香港可以創作出如此佳作,你有無idea?

2010年6月19日星期六

可以show off的私隱?

選港姐日期越近,在有意無意間是是非非自然湧現,都是宣傳技倆,已經沒有新意。今日見到一則與Facebook有關,職業病驅使下細讀一下。

題為《豪情港姐日日爆新料》,話說候選港姐文凱玲有"穿得更暴露的照片放在Facebook"及林碧珍被讀者(邊個"讀者"咁得閒...)爆料指"林碧珍本身家境欠佳,過去幾年在美國生活一直獲有米男友 Hanson支持,有吸煙習慣,又八卦又是非,為免被人翻舊賬,林碧珍入選港姐後即將 Facebook 及微博刪除,又?友人將 Facebook 內有她的照片刪除"

港姐急刪Facebook的行動反映了一個現象,就是人的思想趕不上internet走得快。在世界有了internet 後,不單將人的距離拉近,更重要的是"私隱"的定義開始模糊。在IM(ICQ、MSN)的年代,已經有出現對話被公開的事。在social media(Facebook、Twitter、微博)的年代,我們更喜歡show off 自己,把秘偈、私照、自拍片、秘會地點、身處位置等等... 通通放到網絡上,更重要的是這些"私隱"是可以輕易地被儲存、被複製、甚至被散播至不可收拾的地步

在這個模式下的"私隱",還可以說成"私隱"?明顯我們已經趕不上這新的遊戲規則,之前有人怪Facebook 不做好"私隱"管理,不少人揚言退出。Facebook 是一個平台,參與與否是我們的自由,當然Facebook 應加強"私隱"的設定彈性。但玩得這個遊戲一定要有承擔責任。再者可以在網上分享的"私隱",已經不算"私隱",自己必須小心控制。不少人因在網上炫耀自己的男朋友、自己的身材、甚至自己想謀殺某人的戲言,而惹來大麻煩。

更甚的是現在顧主在請人之前,會在社交網站seach 見工者的低細。甚或假扮"朋友",看你詳細資料,所以,在show off自己之前,一定要再三考慮會否有長遠的影響,在add 朋友之前更加要小心。

建議大家不要懶,讀多一點Facebook 的私隱設定tips,以免自設圈套。

2010年6月9日星期三

仲信banner ad?- 推廣大落後!


你上一次有心click banner ad是多久之前的事?我記得當可口可樂贊助Mr. concert時,而且flash banner吸引我click了。當然結果與大部分廣告一樣,失望而回。不過好歹,它都賺了我的眼球。

反之,如問你多久之前看過有關品牌的Youtube或Facebook內朋友的 forward message,你不難記起,而且沒有反感。在英國Hitwise 就公布最新瀏覽數據指出社交網流量首次取代搜索引擎。

Hitwise 研究總監羅賓(Robin Goad)表示“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的功能不同,但通過它們都能擴大網路的瀏覽範圍。這一數據完美地說明瞭社交媒體現在對網上行為所起的重要作用。”

戈德指出,“目前,大部分網路行銷花費還是集中在搜索方面,而且在短期或中期時間內,可能還將保持這一狀況。”搜索仍然是“大多數網站流量的主要來源,特別是電子商務如網上零售、金融和旅行等網站。

“許多行銷人員和品牌主還沒有完全掌握社交媒體行銷的潛力,但花在該渠道的費用將會隨著越來越多成功的案例出現而有所增加。”


當然,HItwise的社交網包括Youtube,數據不盡不實,但社交網的大熱是不爭的事實。早前Facebook在美國的瀏覽量已經超越Google,而且不斷上昇。

香港雖然網絡滲透率極高,香港人亦似乎好潮。但香港的internet發展始終是大落後。Banner ad 似乎對老板來說,比較易掌握,見得到而且有數據。所以 推廣的都愛買banner,因易"交功課"。當然,不少品牌已經開始在社交網推廣,但相信有效的少,多當作輔助性質。

也難怪,要用Facebook 可以直接帶來生意不易,品牌推廣又只是大公司玩意。所以,多數公司仍信banner ad或SEM。商業化Facebook是死路,只近日是Facebook開放"LIKE"的行動,已經引起很大反對聲音。

看來要在Facebook廣要花氣力,要說服老板用社交網要花的氣力更大。

2010年6月8日星期二

Microsoft 啟動反擊戰略宏圖?


今早看到一篇新聞《雅虎facebook合作 連結會員帳戶》的新聞,網民只要同時擁有雅虎及facebook帳戶,今後登入其中一個網站,便可共用兩個帳戶的資料和訊。這個動作看似簡單,只是登入上打通了,而年前Facebook Connect出爐之後,很多網站都加上Facebook Connect的功能 (上Openrice.com http://www.openrice.com 看看即可)。用Facebook login 似乎十分普遍。以雅虎之大Facebook 與之合作亦合理。

事實上,無論技術上的複雜性,以及策略上的重要性,此合作都是大deal,而且必定計劃周詳。再想多一層,雖然雅虎已是明日黃花,但都仍有一定份量。Facebook 更是正值壯年,可以拉起兩家的人一定大有份量。此正是背後大老闆蓋茨老大的Microsoft,相信是Microsoft 在近年Apple及Google等對手夾攻下的反擊藍圖之一。

之前蓋茲與Larry King的訪談中,雖然不失大體,但仍流露出他面對劣勢的不耐煩。Microsoft 未有十分明顯的大動作成功反擊,但大計可真不少。成立Bing、入主雅虎、入股Facebook、公布Window mobile 7的開發藍圖、推出Windows 7... 各樣各樣都有所關連,搜尋器、社群網(相信 Twitter不久後會加入)、入門站、手機系統及作業系統。再加上雲端開發工程,看來反擊戰的;部署已經差不多,開始鳴鼓出擊。

雅虎與Facebook的互通,甚至Microsoft Word加入Facebook 分享功能都是先頭部隊。待Window mobile 7出籠後,這場混戰的戲碼相當期待。

2009年12月10日星期四

Google 即時搜尋 氣吞天下

Google Search、Google Map、Gmail、iGoogle、Google News...Google 從不是有 content provider, 但卻係最好的內容整理工具。但Google 不是無敵,面對Facebook, Twitter等社交網站,加上Microsoft 的Bing 不斷加大力度,威脅日大。

Google 在較早前提出新聞搜尋方案,圖與報業和解後,再推出即時搜尋功能。可以在搜尋上出現即時在Facebook及Twitter 上出現的有關資料。亦即全世界的資訊,更係實時的資訊都盡在Google。

此功能在一些國家已經加入,以下係DigitalBeat 的測試。可以見到即時的搜尋結果。

realtimesearch


之前,Search Engine 的結果係比較過時,至少即日發生的事未可在Google 找到。有了即時搜尋功能,一切都盡在Google 中。

2009年12月1日星期二

[推介] Pet Society換老闆

881903 - 骷髏會(11 Nov 2009)

Pet Society換老闆


...「Pet Society」和「Restaurant City」等大熱Facebook遊戲的Playfish,被全球第二大遊戲軟件生產商Electronic Arts(EA)以4億美元收購...

...市值60億美元、遊戲軟件龍頭EA,見美國遊戲軟件銷售額按年下跌13%,急急在虛擬產品市場上摻一腳,欲扭轉連蝕11季的劣勢。有大老闆撐腰,Playfish肯定會趁機加快推出新遊戲...

Facebook遊戲:Pet Society 、Restaurant City

>>詳閱骷髏會